教育部长马智礼和副部长张念群一再为了独中统考文凭何时会被政府承认咬到舌头。
马智礼的“5年内”看在华社眼里是“打脸”了张念群之前的“今年内”。华社和华教人士是越来越担心承认统考这一条路看似越来越漫长。
马智礼和张念群为何频频自咬舌头,最大问题莫属现在在朝不比在野,就像张念群在野时只管开腔指责执政者,自己当上了副部长才发现部门的繁文褥节以及多元社会的敏感度,说话说太快,副部长不比反对党议员,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得随时面对选民的声声责难。
马智礼一介学者首次当官,面对教育部这个庞大、复杂又敏感的部门,属下的机构单位层层叠叠,不是百天内可以完全熟悉、掌握的。我国的公共服务系统的传统习惯,就是凡事跟着条规走,已经定下来的政策是不可能随意更改,希盟部长要改,也要跟着条规走,不是白鞋变黑鞋那样说改就改。
马智礼和张念群还没摸熟部门,就照着《希望宣言》要做出改变,给选民一个希望,未料属下官员不是那样想,政治宣言和行政条规是两码子事,任何改变最好一步一步来。马智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回答议员提问统考和拨款,官员是一板一眼答,结果就中了一支回头箭。人民已经不再用彼时的标准衡量了,马智礼和张念群要认真学习如何当个人民官,才足以挡下更多明枪和暗箭。
所谓5年内研究,到底是研究什么?马智礼谓之要收集各个相关单位的意见和达成共识,考量马来文地位和利益及种族和谐。那为何需要5年这么久?
马智礼也要给个说法才是。不讳言马来社会对独中和统考存有误解,唯这个误解的结并不难打开,马智礼可以借用希盟盟党深入基层解释独中和统考,展开对话,就像上星期大学生联盟在马来亚大学举办统考论坛那般,客观理性讨论这个纠缠多年的老调。
华社和华团及华教组织的角色也很重要,除了一再重申自身希望统考文凭早日被承认的坚持,更要走入友族的圈子与他们对话,解开他们的忧虑,增强彼此的互信。尤其是董总,在加强非华裔认识独中和统考这一面仍做得不够多,官网甚至是单一语文,试问这叫友族如何来认识独中,不再对统考存有偏见?董总不断在敦促政府承认统考,似乎在等待坐享其成,至于如何才能成功被承认?承认之后又会对独中自主权和统考考试范围带来什么影响?董总总该要有全盘的应对计划吧?